发布时间:2024-05-18 10:15:44 | 飞卢网
现代“师范”一词,成为培养教师的学校,尽管名称不同,级别有异,意义仍是指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见,“师范”一词的深义,古今无异。
正如胡锦涛主席指出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扩展资料:
起源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在中国古文献中,所谓“师范”,意为“可以师法的模范”。西汉杨雄在《发言·字行》中说:“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最早把“师范”二字并用的,见于《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内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世人遂把教师职业的特征概括为“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西汉末年,杨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老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
《后汉书·赵壹传》松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评》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意思是说司马相如学写作,便以屈原、宋玉为师范——学习的榜样。“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了。
现代“师范”一词,成为培养监视教师的学校,尽管名称不同,级别有异,意义仍是指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见,“师范”一词的深义,古今无异。
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最早起源于17、18世纪的法国和德国。
职前培训
分为各级师范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其中各级师范学校包括高等师范学校与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又分为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中等师范学校又分为普通中等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院、系、班以及电视大学师范类院、系、班。
职后培训
分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形式)。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分为省级教育学院、地(市)级教育学院、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其他教育机构(形式)分为各级师范学校培训部、函授部;普通高等学校函授部、师资培训班;电视大学卫星电视教育以及自学考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是指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进行专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而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则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办学情况:
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都属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科层次。两者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
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两者招生是并轨的,学生待遇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教育内部经费体制上有所不同。
师范类大学(Teachers’College),培养初等和中等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一般分两类:(1)独立设置,属国家或地方,专门培养教师;(2)设于综合大学,为其他院系学生提供教育课程及职业训练,也可自己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以第一类为主。战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独立的师范学院多并入综合大学。中国从1938年开始独立设置和设于国立大学。
图片来自网络
至1949年,全国有8所属国立师范学院:国立师范学院(湖南衡山),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和国立湖北、南宁、贵阳、昆明、西北、长白师范学院;有4所属国立: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和国立四川大学;2所省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独立设置。多数为培养地方普通中学文理科教师的普通师范学院。也有少量体育、艺术、外语、民族、职业技术、铁道、成人教育等专科和专门师范学院,在招生、修业年限、学生待遇等方面与普通师范学院基本相同,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则有明显区别。有的亦招收研究生,设研究机构,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
以上就是师专是什么啊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飞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