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7 01:55:11 | 飞卢网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你认为大学要为社会需求定制人才吗?的相关内容。
大学不应该简单以社会需求定制人才
我国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中,高等学校仍需要有自身的办学定位。 总体看来,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会分为两类,一类是进行精英教育的学校,这类学校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办学以能力为导向,这类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特点是, 不以社会需求的变化作为调整学科专业的依据,而应坚持学校的特色,以学校的“供给”引导社会需求 。另一类是进行职业教育的学校,这类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以就业为导向,这类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特点是, 紧密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社会需求不旺的专业,将及时停招和减招 。
但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的办学定位,却在行政治校的情况下,变得模糊。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学校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因此很难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另一方面,学校校内 由行政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 ,追求办学政绩的行政领导,往往根据短期的办学成果,调整学校内部的办学。目前,所有本应该实行精英教育,以能力为办学导向的大学,都存在两个趋势。
一是 重视学术研究超过人才培养 ,校方给教师提出很高的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的考核要求,并根据完成指标的情况,配置资源。
二是 对于已被边缘化的人才培养,只关注学生毕业时的就业,为了就业率 ,有的大学把最后一年变为就业年(实习年),本科教学严重缩水,加上教师的精力主要用在学术研究(更明确的是用在炮制论文)上,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精英教育学校变为职业培训所,而且是不合格的职业培训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不如职业院校。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专业,既不能产出令领导满意的论文,又不能有高的就业率时,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我国一些知名高校的基础学科、专业,近年来就遭遇厄运,而校方的理由,是要面向社会办学。长此以往,我国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将陷入严重的危机,而所有高校都将变为一类大学,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而按照职业院校的办学,学校撤掉就业率不高的专业,也就变得“理所应当”。事实上, 这种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形成一种社会舆论 ,比如,对于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就业率连续多年低于某一比例的专业要减招和停招,社会舆论大多叫好;而大学淘汰某一专业时,舆论对该专业的教授们的辩护,多半冷嘲热讽:这些专业本来就没有办好,有何继续存在价值?
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需要的是教育家治校。 这一方面要求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即学校可自主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学术管理,不由行政主导,而实行以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管理。
对于设置学科、专业这样的教育和学术事务,不应该就由学校行政领导决定,而应该由学校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决定。当前,我国大学新增专业和撤销专业,都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新增专业时没有论证是否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是否有条件办学高质量和本校的特色,往往就由领导根据自己的意愿举办,于是有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科,开设“紧跟热点”的应景专业,这些专业也就办得不伦不类;撤销专业,也没有论证是否有继续举办的价值,没有分析办学面临的困境,是根据学校的定位不应该举办,还是存在管理与评价的问题。 学校只有在自身定位基础上,遵循教育和学术规律,坚持特色办学,才能在自己的定位上办出一流水平。
飞卢网以上就是飞卢网整理的你认为大学要为社会需求定制人才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飞卢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飞卢网:www.flx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