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飞卢网小编整理了高考3+3 3+1有什么区别啊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3+3 3+1有什么区别啊
高考中的“3+3”指的是: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学业水平测试考没有选择的那3门课程。
“3+1”指:除语文、数学、英语外,需考一门综合。即分文理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为理综;政治、历史、地理为文综。学业水平测试考不选的那个综合,即文科生考理综,理科生考文综。
扩展资料:
高考制度改革
(1)实现招考分离、多次选择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
二是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
三是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2)招生录取制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相衔接,将重点改革两方面:
一是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考改革
飞卢网
高考3+X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实施?
所谓3+X,指的是高考科目。“3"就是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外语3科,“X"指的是每一位考生必须从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中选其中X门,这叫必选考科目,再选X门以外的科目,叫任选考科目。X可以选为X=1、X=2、X>2。实行3+X后,不再分文、理科。但填报志愿与选考科目有关,招生的高校将公布本校所设专业规定考生必选考的科目,高校也可以根据本校的水平和专业需要,在必选考的一门科目之外,再要求加考一到两个学科。
1、 1999年广东省即试行“3+X”科目设置方案并将进一步完善;2000年将有六、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这项改革(1999年上半年公布具体方案)。2001年左右在全国推开“3+X”方案。
2、在天津市、广西自治区网上录取试点的基础上,1999年再增加六个省参加这项试验。2000年争取一半左右的省市建立网上录取系统;2001年基本建成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
3、1999年在全国对全部保送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为以后高考综合科目的命题积累经验。
4、继续深入进行考试科学与测量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考试手段现代化建设,以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五、“3+X”科目考试是怎样产生的?
高考科目改革是在高中九门必修课程会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有三。一是遏制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势头;二是减轻学生负担;三是防止学生知识结构的偏科现象。改革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四个‘3+1’科目组考试”。1991年,湖南、海南、云南(简称为“三南”)三省率先试行“3+1”的四个科目组考试,即一科目组考“语文、外语、历史、政治”;二科目组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三科目组考“数学、外语、化学、生物、”;四科目组考“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开考科目涵盖了九门必修课程,而实践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如应届生的升学率不如往届生高;不同科目组间不能公平况争;考生的学科知识仍然偏科;考生选择科目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的某些学科强项选定的,而较少考虑自己的的将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各学科都能平衡发展的考生降低了他们的录取机率。
第二阶段是“两个‘3+2’科目组考试”。1992年,鉴于上述情况,国家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进行了调整,将“三南”地区的四个“3+1”科目组调整为文科、理科两个“3+2”科目组,即理科考“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化学”。文科考“语文、数学、外语和历史、政治”。1993年在部分省区开始实施“3+2”科目考试。1994年在全国各省都实行了“3+2”科目考试。经过几年的高考实践,发现这种高考科目的设置,仍然没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没有防止过早分文理科的现象,这样下去,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进行高考科目的改革。
第三阶段是“3+X”科目组考试。1999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新一轮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东省实施的“3+X”科目组,X为除语文、数学、外语外高中阶段所学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中的一科或几科,具体由学生和高校选择确定,即X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6。这把“X”科目的选取权交给了高等学校和考生。也就是说,普通高中开设的九门修课全面开考,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或系科专业的特殊要求自由地选择“X”的考试科目。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X”的科目和高等学校。广东省科目考试组的科目改革的设想无疑是正确的、美好的,其理论根据也是有的,而实施的结果也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1999年全国共有近476所本科院校在广东省招生,选择X=2的院校53所,仅占本科院校的12%,88%的院校选择了X=1。1999年广东省约有16.5万生,选择考X=2的考生仅有5637人。这里恐怕既有学校考虑到生源问题,也有学生“处于容易被录取”的思考问题,不管怎样,从选择科目上看,“3+X”变成了“3+1”,这当然不是实施“3+X”科目设置的初衷了。
第四阶段是“3+X”突出“3+综合科目”的模式。2000年国家教育部已经批准广东省将在“3+X”科目改革者的基础上,将把高考科目改为“3+综合科目+特长”的新模式;在浙江、江苏、吉林、山西等省将实施“3+X”科目改革方案,X=综合科目。这两种模式,稍有不同,广东省的综合科目是指除语文、数学、外语以外的高中所学的所有科目的综合考试,特长是根据高校的专业(系)所设置的高考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高校的专业(系)。而四省的综合科目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前者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3门学科;后者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门学科。这种模式的高考科目设置其目的是要有效地防止高中学生的偏科现象,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中学教育更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五阶段是全国推行“3+X”方案。这个“3+X”方案已经和初始的“3+X”方案有了不同的含义。它更具有“3+综合科目”的特色。据消息说,2001年河南省将实施“3+综合科目+特长”的模式。

新高考时间表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时间表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时间表如下:
3+1+2高考科目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7/8/9日。6月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6月8日上午,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考试,下午考外语。6月9日是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再选4个科目的考试,考生根据自己选报名的科目参加考试。
13+1+2高考科目时间具体怎么安排
6月7日
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9:00-10:15 物理/历史
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8:30-9:45 化学;11:00-12:15 地理
14:30-15:45 思想政治;17:00-18:15 生物学
2新高考3+1+2改革方案
“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再选科目保障机制是指,在实施新高考方案(“3+1+2”模式)过程中,经充分论证,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
建立再选科目保障机制的目标是,促进考生自主选科与国家人才需要和高校选拔要求更加匹配。其原则是“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才需要,二是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和人才培养,三是有利于普通高中教育健康生态的形成,四是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一方面,各普通高中学校制定的选科指导方案,要在积极挖掘学校现有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需要,尽可能提供更多选考组合类型供学生自主充分选择,做到愿选尽选、应教尽教;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设立举报名投诉电话,对违规操作的学校和个人严肃问责。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是高校在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
特别是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考生综合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依据考生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作为录取的依据。
以上就是高考3+3 3+1有什么区别啊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飞卢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飞卢网:
www.flxed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