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7 15:44:51 | 飞卢网
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 这话一点都不假,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想学习,就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就看个人意愿而已。
很多人可能在工作以后,就不再喜欢学习,或总是借口自己很忙。可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真心喜爱学习,那么不管他做什么工作,工作有多忙碌,都不会忘记学习,比如11年前,复旦大学曾破格录取了一个三轮车夫为博士生,他就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那么,如今他怎样了呢?
这个人的名字叫蔡伟,当时他只是一个身无所长的高中毕业生,为了生活,他不得不进厂去打工。
蔡伟的家境普通,他自幼却很爱读书,尤其是对于有关中国古汉字的书籍更是到了几近痴迷的地步。所以别看他年纪不大,却认识很多古汉字,就连一些老师都不认识的生僻字,他不但认识,甚至还知道其中的一些典故,这一点连老师都自叹弗如。
可是由于蔡伟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古文字上,他的数学和外语却越来越差,结果在高考中落榜了。而由于家庭原因,蔡伟在高中毕业以后,就没能再继续读书,反而来到一家橡胶厂打工。可他太喜欢古文字了,所以在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研究古文字,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三年以后,蔡伟所在的厂倒闭了,为了谋生,他又在商场附近摆摊做起了小买卖。而在摆摊的时候,蔡伟也常常手不离书,甚至一读就是一整天,在不摆摊的时候,他更是钻进了图书馆里,彻底沉迷于读书中,如果遇到一些图书馆不外借的书籍,他还会把内容抄回来,细细品读。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蔡伟的生意虽然不见起色,但对于古文的研究却越来越透彻,直到2007年时,由于妻子生病下岗,家里的经济愈加困难,为了生存,他成为了一名“三轮车夫”。
为了多赚些钱,蔡伟经常要起早贪黑地工作,就连读书的爱好也被迫放下了。这令他觉得非常郁闷,也一直很想摆脱这种状态,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2009年时,有个人彻底改变了蔡伟的命运,让他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
这个人就是古文字学界的泰斗裘锡圭,说起来,蔡伟和裘锡圭还有一段不解之缘。那是在1995年的时候,当时蔡伟还在工厂上班,并研究着古文字。
蔡伟向来视裘锡圭为偶像,经常拜读他的著作,有一天他忍不住写信向裘锡圭请教问题,结果裘锡圭真的给他回信,并夸奖他不计名利,刻苦研修。这让蔡伟非常高兴,也更加刻苦研究了。
两年以后,裘锡圭在一次发表文章时,因为不明白“佐子”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作出解释。蔡伟看到以后,立刻写了一封信给裘锡圭,告诉他“佐子”应该读成“嗟子”,是叹词。
裘锡圭看了以后深受启发,并发表文章称非常认同蔡伟的解释。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两人就认识了,裘锡圭在得知了蔡伟的境况后,还鼓励他去考研究生,可是蔡伟深知自己英文太差,根本考不上,便拒绝了。
直到2006年的时候,裘锡圭得知蔡伟生活困难,要靠蹬三轮车谋生,对他深感同情,便介绍了一份工作给他。而通过这份工作,裘锡圭再一次深切认识到蔡伟在古汉字方面的深厚造诣,这让他更加为蔡伟感到万分可惜。
于是三年以后,裘锡圭和另外两名学者一起联名向教育部推荐了蔡伟。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
这个机会对时年38岁的蔡伟来说太难得了,更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每天都非常勤奋刻苦地学习,并于2015年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毕业以后,蔡伟进入了贵州安顺学院任教,同时他依然在不断地研究着古文字,还发表了不少学术研究文章。
如今,蔡伟继续在他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着,可以说,他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了人生的伯乐,让他在38岁时实现了完美的人生逆袭。但这又是他应得的,毕竟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刻苦勤奋换来的。
蔡伟,一个与大多数人相似的平凡人,他的前半生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当过工人、下过岗、蹬过三轮、摆过摊。但发生在2009年那个春天的故事,彻底改变了蔡伟的后半生,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书籍对于蔡伟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从小对语文兴趣颇深的蔡伟,在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在古文学上的探究让他与裘锡圭先生相识,一个努力多年的千里马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在2009年4月,在裘先生与几位教授的联名推荐下,蔡伟获得了参加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机会,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开始攻读古文字学博士学位,人生道路的转折就此开始。
对古代典籍的真心热爱
蔡伟的出身很普通,父母都是工人,也没什么文化,家中更是鲜有人对于古文学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唯独蔡伟,对古文学有着极深的兴趣,蔡伟在从小的学习中,对语文学习就很感兴趣,到1991年高中毕业时,因为自己太过于偏科,将心思全扑在了语文这一个科目上。
蔡伟不出意外的落榜了,失去了高考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后,他就进入了锦州的一个工厂上班,成为了一名工人,但这不是他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上班后的蔡伟并没有就此放弃对文学的学习,他在闲暇之时就去工厂附近的图书馆、书店去看书。而且他看的书并非一般的小说、散文类书籍,而是专业性很强的古籍文献。
因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古籍文献的价格又较高,他开始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誊抄下来,平时翻阅出来细细研读。1994年,工厂不景气,蔡伟被迫下岗,他开始摆地摊、蹬三轮车养活自己。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于知识的那种渴望,他一直在坚持,读书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是由于妻子生病,他没有从前那么宽裕的时间去读书了。他这38年的人生,与古文典籍深深的系在了一起,他仿佛如一只雄鹰,在积蓄着力量,等待展翅翱翔的一天,就在这个时候,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那个人出现了。
人生伯乐——裘锡圭先生
蔡伟在就读高二的时候,在《文史》上偶然看到了裘先生关于“小学(中国古代对文学学、音韵学和训学的统称)”的一篇论文,自那以后,他开始对“小学”进行研究,并取网名为“抱小”在一些网站上发表文章,裘先生恰巧看到了蔡伟的文章,两人开始了网上的交流,而且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1997年,两人因为裘先生《<神乌赋>初探》这篇文章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蔡伟致信裘先生,认为文中“佐子”应为“嗟子”更为恰当,裘先生也觉得蔡伟的提议十分有道理,后再《文物》在发表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交代。
裘先生被蔡伟对于古文学的向往以及他自身知识的丰富程度给震撼到了,他觉得蔡伟当真是一个研究古文学的人才。但由于蔡伟妻子的病愈严重,他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写文章,裘先生感到可惜,便邀请他来上海,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
在上海工作一年后,同事们也被这个高中学历的古文学“专家”给震惊到了,也感受到了他对于古文学心底里的那种热爱。在裘先生以及各位教授的推荐下,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从一个蹬车子的三轮车夫,摇身一变成博士生,颇有鲤鱼跃龙门的感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在蔡伟身上体现出来了。
蔡伟毕业后的全新生活
在裘先生这个伯乐的帮助下,蔡伟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并且师从裘先生,开始了古文学的系统学习,因为自己是越过了本科、硕士阶段而直接攻读博士,尽管自己知识储备有一些,但学习中依然感觉有些不足,蔡伟便从基础学起,开始长达六年的学习。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于2015年成功毕业。毕业后的蔡伟进入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他自己说到:“能做我最喜欢的学术研究,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蔡伟在安顺学院任教期间,继续钻研自己的课题。
在2018年还受邀参加清华大学的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先秦秦汉古书校字九则》的会议论文。至今,蔡伟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学习与研究,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飞卢网
蔡伟的逆袭并非偶然
当大家感慨于蔡伟的华丽逆转时,不妨回头看看,蔡伟一路走来,其实也历经了太多的磨难,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蔡伟的逆袭也并非偶然,人世间的成功没有哪个不是厚积薄发,蔡伟亦然如此。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蔡伟在古文学道路上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我们不得而知,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有目共睹。当我们下班后,大肆潇洒的时候,他在图书馆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洗涤他自己的灵魂;当我们抱怨生活有着太多磨难的时候,他选择了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公,将自己全部的闲暇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
当我们以为人生过半而放弃努力的时候,他依旧坚持着自己最初所热爱的东西。蔡伟的逆袭并非偶然,他用勤奋成就了自己。榜样的力量往往是强大的,能指引人前进的,蔡伟可以称之为一个榜样。他自己只有高中学历,生活贫苦,妻子疾病缠身,可这些磨难没有打倒他,并且没有让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东西。
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没有了自己人生的追求,有多少人因为生活而将自己的热爱封存起来。吾辈当自强,人生要有追求,人生要有信念,人生要有努力,蔡伟带给我们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是让我们有为它而付出努力的勇气,以及为它坚持下去的毅力,读书如此,其他亦如此。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安顺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的相关内容。
一、安顺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安顺学院是一所本科高校,该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和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综合型大学,是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