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6 02:36:40 | 飞卢网
定型的实体化教育。形式化的教育是指教育活动已从社会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态,它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场所和比较规范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就属于这种形态。
形式化教育也就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它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正规教育。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随着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发展教育,使教育成为一种复杂的立体化的网络体系。为使教育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许多国家通过法律对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规范。这就是制度化的教育,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后,随着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复杂化,教育开始进入制度化的形态。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现。
根据教育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不同,即教育存在形态不同,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3种。其中,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又统称为非制度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是指认为教育应该重视训练功能和发展能力,至于传授知识则无关紧要。主要通过文法、语言、数学等方面的学科度学生进行记忆,逻辑思维、感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一种片面的教育模式。 飞卢网
制度化教育: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的进展与教育经验的积累。为了杜绝教育活动的失范,只要有可能,制度的制定者总倾向于使制度中所包含的规则、规范更为密集,并使制度配套,这就是“制度化”的倾向。制度化教育注重的是分数,追求的是升学率,在课堂教学中通行的是教师的灌输,强调的是学生的服从,在“科层化”的教育中,追求的是教育的权力。
真正的教育当以个性的发展为前提,要适合每个儿童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存在。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非制度化教育的 教育理念 。 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他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含义概况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1、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
教育主体确定;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形态(其实也是一种具有客观存在的教育形态),它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的,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组织化行为,是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高度一体化的"教育",如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