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2 02:51:40 | 飞卢网
国内设计专业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
1、清华大学
清华美院前身是中国设计专业的排名第一的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该校原隶属于轻工业部。90年代该校并入清华后,得到清华各方面资源挹注,特别是近年来清华对美院是越来越重视。近日又在意大利成立分院,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中国内地设计第一名校,全国九大美院之一,全国十大时装设计名校之一,清华大学的毕业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6年)设计学与中国美术学院并列第一。
2、江南大学
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4所轻工类的本科院校之一。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
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设计学科的某些专业可与清华美院抗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6年)设计学与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并列第五。
3、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成立于1907年,已有百年深厚历史,在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学科领域,享誉全国,与清华大学呈南北分立之势。
同济大学对设计创意学院的定位就比较高,要建设具有全球视野、本土特色、研究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2012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被确定为同济大学试点学院,办学资源给予较大的倾斜,使该校设计学院一跃成为国内顶尖的设计学院。
4、浙江大学 飞卢网
浙江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
浙江大学设计专业立足大设计视角,培养艺术与人文、科技交叉,服务于现代商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的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动画、影视、交互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拓展。浙江大学设计专业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5、苏州大学
该校前身“东吴大学”身份不凡,是中国第一所完全和世界水平接轨的大学,是一所由美国教会完全按照美国标准开办的大学。苏州大学设计学院的前身苏州丝绸工学院是纺织业名校。
在染织图案设计、服装设计、时装表演、设计史论等教学研究领域特色鲜明,在染织纹样史、服饰文化、艺术史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手工艺技艺研究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设计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等。
1、清华大学:设计领域顶尖名校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是我国2大顶尖大学之一,学校的美术学院是以设计为特色的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本身就是设计名校,并入清华后拥有更好的发展资源,拥有更好的生源。
所以如今清华大学是我国设计领域综合影响力居第1位的高校,各设计类专业都不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设计类专业主要有服装与服饰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艺术与科技、工艺美术、动画。非艺考类的建筑、景观等与设计相关专业也很好,学校还开设有绘画类美术专业。
2、同济大学:设计领域顶尖名校同济大学位于上海市,学校的设计创意学院是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发展而来,与米兰理工大学等国外设计名校有双学位培养项目,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开设专业主要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3个方向,这几个专业都是比较出色的。
3、江南大学设计名校、产品设计顶尖江南大学位于江苏无锡市,学校是轻工领域顶尖高校,1960年该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类专业“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如今其产品设计专业说是居国内第1也不为过。学校的设计学院目前开设专业有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都是不错的,学校还开设有美术学(师范)专业。
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1、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选择志愿前,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进行全面了解。考虑自己擅长的学科、技能以及职业方向,这能帮助你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2、研究相关专业和学校:详细研究你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考虑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职业规划,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
3、参观学校和参加招生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亲自参观学校和参加招生活动,例如院校的开放日、招生说明会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环境、氛围以及教学资源,对做出决策非常有帮助。
4、了解录取要求和分数线:学校的录取要求和招生分数线是决定录取结果的重要因素。仔细研究各个学校的录取要求,了解自己的高考成绩与录取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志愿。
5、多方面权衡:除了专业和学校的因素,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如地理位置、学费、就业机会、学校的声誉等。综合考虑个人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未来规划,做出最理性和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6、咨询求助:如果对志愿填报有疑问或困惑,可以咨询学校的招生办公室、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等,他们会有更详细和专业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向家长、亲友或拥有相关经验的人寻求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