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1 15:30:32 | 飞卢网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1)、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2)、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4)、国防科技大学(排名第5)、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6)、空军工程大学(排名第7)、清华大学(排名第8)、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9)、海军航空大学(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排名第10)。
航空航天类专业是一个研究航空航天有关的专业。航空航天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及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能力,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端)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以及从事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开设院校可以说都是“大腕”,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都是响当当的,其学校牌子本身就是就业率的保证,一些民用企业很乐意高薪招纳该类毕业生任研发人员,如设计冲床等高难设备。加上航空航天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专业又非常“专”,其他专业根本不具备可替代性,就业委实可以用“无忧”来形容,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军科院和航空公司,都是薪水高、地位高、技术高的“三高”好地方。以北航为例,在“神六”发射成功以后,统计出参与航空工程的北航毕业生有好几千人。
飞行器设计专业是一门涵盖了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毕业生可以在航空工业、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研究院等单位从事飞行器的设计、制造、研发等工作。
根据中国大学排名数据,以下是国内几所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大学排名: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专业位列中国大学排名第二位。该校成立于1952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生可以接受飞机设计、飞行器控制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参与实践项目。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专业位列中国大学排名第四位。该校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批培养航空人才的高校之一。学生可以接受航空航天工程、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参加实验和科研项目。
3.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专业位列中国大学排名第八位。该校成立于1940年,是中国最早开设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学生可以接受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航空电子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参加实验和科研项目。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珠海学院的飞行器设计专业位列中国大学排名第十五位。该校成立于2007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珠海设立的独立学院。学生可以接受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航空电子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参加实验和科研项目。
总的来说,以上学校都是国内知名的航空航天工程高校,其飞行器设计专业都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学生可以在这些学校接受全面的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为今后从事飞行器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航空飞行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飞卢网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航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所在地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3、南昌航空大学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航空、国防类及相关专业28个。
占学校所有专业的40%,拥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飞行器适航技术等航空特色专业。
飞行专业的主要课程及就业方向:
飞行原理、航空气象、空中领航、飞机系统、航空动力装置、无线电通讯、航空电气及仪表、空中交通管制概论、仪表飞行程序、无线电通话、机型理论、军事训练、商用飞行员飞行训练、毕业综合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达到民航业相应岗位的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超过90%,就业对口率也达到80%以上。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认可度高、岗位技能胜任力强、业务发展的成长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