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1 13:16:17 | 飞卢网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排名如下: 飞卢网
1、纺织工程
纺织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连续三次获批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江苏第一。纺织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纺织类的四个专业均为江苏省重点专业。
2、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苏州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现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以及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二期),同时为“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学科之一,承担“微纳柔性制造研究中心”建设。
3、放射医学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是特种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单位。学院是应国家核事业发展需要创建于1964年,放射医学是国家、江苏省、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
4、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和大学数学部,同时还设有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高等统计与计量经济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设计与编码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授予江苏省品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
5、软件工程
该校的软件工程是全国非985大学的第一名,足以看出专业的强大。专业的教学质量也是很不错,老师上课也在努力让学生们听懂,对于很多有进取心的学生来说,的确提供了非常多的资源。在每年毕业季的时候,国内很多大企业也会来这里进行招聘,对于毕业生来说,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6、物理
物理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苏州大学一流学科物质科学与工程的支撑学科之一。物理学科ESI国际排名位居全球1%,国内高校排名26位;Nature Index国内排名近几年在6-10位之间;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内排名26-38之间,江苏省排名第二。
江苏法学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全国排名、大学、名称、省份、层次、类型。
5、南京大学、江苏、本科、综合类。
17、东南大学、江苏、本科、综合类。
3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理工类、本科。
37、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类、本科。
44、苏州大学、本科、综合类师范类。
47、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本科。
5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本科、农林类。
60、河海大学、本科。
65、江南大学、江苏、本科、综合类。
72、江苏、大学、江苏、综合类本科。
87、南京工业大学、江苏、本科、理工类。
9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本科、综合类。
108、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本科、农林类。
122、江苏、师范大学、江苏、本科、师范类。
147、常州大学、江苏、理工类、本科。
281、盐城师范学院、江苏、师范类本科。
286、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本科、师范类。
335、海洋大学、江苏、理工类本科。
474、苏州城市学院、江苏、综合类本科。
595、南京财经大学、本科、财经类江苏。
607、南京审计大学、本科、财经类江苏。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苏州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根据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苏州大学位列全球第551-600位,中国内地排名为第83-98位。
1、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国防科工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为著名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大学,后历经江苏师范学院等办学阶段。1982年,正式更名为苏州大学。
2、与其他学校排名对比
排在苏州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综合排名:27)、大连理工大学(综合排名:28)、兰州大学(综合排名:29);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综合排名:32)、郑州大学(综合排名:33)、浙江师范大学(综合排名:34)。
苏州大学概况:
1、历史变革
该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2、校区专业
现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3、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
4、师资力量
全校现有教职工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