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4-04-12 19:46:14 | 飞卢网

飞卢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

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高三在3月中旬基本也都复课了,逐渐回到学校,其他的连接还是进行了限制,回到学校之后也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来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首批强基计划的 36 所高校也逐渐迫近了发布招生计划的时候。

强基计划试剂自招之后的一个计划,他终结了自我招生,比较侧重于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各种奖项的要求不那么高了,但是也有相关的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分数优惠,比如说这个学校原来的分数线是650分,但是通过了长期计划,你可能只需要630分就可以去高考,成绩大概占到85%左右, 其他方面的成绩就是个人的综合能力了,入学之后可能对于所选的专业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分数线下降了,有优惠了。

虽然在表面上看强基计划似乎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他不要求什么特别的奖项了,几乎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而且组织前期计划的这36所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来说都是顶尖的名校,进入了这些名校,可以说基本上这一辈子的生机问题就解决了,就算是不读研究生正常毕业,只要成绩不是特别差,将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都不太成问题,但是光看表面条件是不行的,各个学校还没有发布招生章程,每个学校都有所不同, 有的侧重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又是理科性质的东西,有的侧重于历史哲学这些文学性质的东西。

个人认为自己对一些基础性的学科比较感兴趣,自己的技术也相当的不错,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因为他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奖项了,省级市级甚至是国家级的各种各样的比赛奖项,他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是优惠的力度有所减弱, 当然那些国家级奖项的证书仍然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破格录取。

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

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高中五大学科竞赛还有没有必要参加?

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真的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

即使是在强基计划没有推出的年代(2020年以前),要不要参加学科竞赛,也一直是有争论的。

对于高中生来讲,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学习的行为动机,如果仅仅从兴趣的角度,完全撇开功利思想,就显得有些假大空。从这个层面上讲,学科竞赛对升学的帮助,在强基计划之下被弱化了。

但学科竞赛,作为高校非常青睐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应该还会长期存在。当然无论是强基计划时代,还是以前的自主招生时代,竞赛都是针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的。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五大学科竞赛银牌以上,享有两大特权:免试入围、校测满分。综合各省的情况,银牌以上选手报考强基计划学校,相当于40-50分的优惠。除进国家集训队的选手可以直接保送清北外,其余的包括金牌选手,都必须参加高考。

也就是说,银牌以上选手,有免试入围资格,但并没有免试录取资格。强基计划学校,采用综合分,综合分(100)=高考(85)+校测(15)。所以高考还是占有比较大的权重。

对于高校来说,当然乐见其成,竞赛生本来就是他们看好的苗子,有竞赛成绩,又有高考综合加持,选拔人才的尺度更加准确。 飞卢网

但事情总是双方面的。对于竞赛生来说,以前银牌以上,基本上就可以直签了,现在还需要回来拼高考,会有更多的人考虑到风险而放弃竞赛,竞赛的激烈程序下降了,竞赛生的水准,当然也会跟着下降。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竞赛进一步低年级化。笔者在今年化学的决赛现场(浙江杭州),认识一个湖北赛区武汉的考生,具有参考意义。该考生高中一年级,拿到了34届化学决赛银牌,按以往的情况,他下一年会继续参赛,冲刺金牌或国集。现在他大概率不会这样做,他会花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备考高考。对于这种水准的学生来说,有两年的时候,有40-50分的优惠,进入清北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以往竞赛的主力军,都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决赛在集中在11-12月份,如果未能进入省队,或者进入省队,没拿到银牌及以上,余下准备高考的时间大概只有6-7个月,风险是很大的。

所以除非特别的有兴趣,或者特别的自信,更多的人,会在二年级时放弃竞赛,回归高考。

所以,只要高校仍然给予竞赛生合理措施,虽然比起以前来收紧了不少,就仍然有人愿意去参加竞赛。当然竞赛会呈现低年级化的现象,参与为数也会随着升学优惠的缩水而缩水。不过这或许不是坏事,因为五大学科竞赛,本来就只适合少数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加。

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

2020新高考推出强基计划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不同之处。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
招生方面的不同,招生高校的数量不同
自主招生: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为90所,其中87所211(含985)高校,非211高校3所。
强基计划:拥有强基计划招生录取的高校仅有36所双一流高校(原985高校)。
招生衡定的标准不同
自主招生:招生要求高考成绩一本线以上且具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考生,尤其对具有学科竞赛的学生情有独钟,也是入围的标准。
强基计划:招生要求是学科成绩优秀(预估高考成绩能在211高校最低录取线 )、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并愿意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做贡献的拔尖学生,入围标准不再为学科竞赛奖项或创新潜质证明,而是高考成绩。
招生的专业不同
自主招生:招生专业由高校自主决定,没有专业上特别的要求和明显的限制。
强基计划:招生明确在芯片、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智能科技、国家安全等专业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及其相关专业。
招生计划下达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有明确规定不超过当年计划的5%,也不会按省市分配名额。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招生规模由高校自主决定,并且招生计划分配到各省市。
招生时间及流程不同
自主招生:时间是在3月初到4月上旬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上申报,4月底到5月上旬高校初审完成,高考后参加高校组织的笔试面试,6月22日前前公布入围名单及优惠分数。
强基计划:招生是在4月份申请,高考成绩发布后确定入围名单,7月4前参加高校测试,7月5日前高校折算成绩并择优录取。
培养模式与目标不同
模式:
自主招生:考入的考生与高考裸分录取的考生混编一起普通培养。
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实行单独编班,导师制重点培养,并在奖学金、公派留学实行政策倾斜,同时在考研考博上实现推免制度。
目标:
自主招生:考入高校的考生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
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就是要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尖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就是在专业领域培养成科学家、高端技术专家,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录取方式的不同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高可降至一本线;
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以上就是飞卢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高三复课了,终结自招的强基计划,该不该选择?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