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

发布时间:2024-03-13 08:30:42 | 飞卢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相关的问题,今天,飞卢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

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

答:2023年语文考试落幕,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出炉了,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

这里多提一嘴,使用全国甲卷的地方分别是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使用全国乙卷的地方是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江西和黑龙江等地;山东、河北、广东、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浙江等地用的是新课标Ⅰ卷,海南、辽宁、重庆等地方用的是新课标Ⅱ卷。

四个作文题目同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相信每个人想都想看看,哪个题目好写,哪个题目难,一起了解一下,四个作文材料如下。
全国甲卷,是根据“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展开联想与思考。

从题目来看,“时间”和“技术”是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行程,不过,技术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让人们更好掌控时间的同时,很多人也成为了时间的仆人,“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意思就是说,自己的休闲时间被电脑、手机、短视频等东西霸占了。

个人认为,这则作文材料不错,考生有足够的下笔空间,既可以探讨人主动掌控了时间,也可以说人被时间掌控,还可以辩论“时间、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怎么合理规划并利用好时间。

如果难度为5颗星的话,这道作文题的难度应该是2颗星。
全国乙卷的作文题说出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彰显了一种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处之道,只要理解了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和关系,就可以大胆地下笔了。

对于一些重大事项,高中生可能很难写得清楚或透彻,那就不如以小见大,挖掘自己身边的小事,比如,同学之间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不能因为别人的成绩好就嫉妒,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就使绊子。

可以聊一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事情,互相解答难题取得进步的例子,或者发生在身边的暖心小事,都可以打动别人,也能够紧扣材料的思想和主题。个人认为,全国乙卷的难度应该是1颗星。
我们再来聊一聊新高考的卷子,也就是新课标Ⅰ卷和Ⅱ卷。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也是一道开放题,材料末尾“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主旨,也就是说,不管你是选择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故事,还是选择神话故事或传说。

我相信,每个考生从小到大,都听过很多有趣或励志的事情,也有一些历史故事或传说,就算不想写古代的事情,也可以写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所以,选材是没有难度的。

但是,对于这个故事或这件事的感悟,有什么样的启发,能不能带给人力量,故事有没有张力,那就因人而异了。这道题目的难度很小,应该是1颗星的难度。
新课标Ⅱ卷的作文材料,是通过试卷中的其他题目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

这道作文题对考生比较友好,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学习压力大、各种烦恼,以及与长辈之间的矛盾或争执,如果有短暂的安静空间,都能让孩子们让重新变得积极活跃起来,所以,这是一道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文题。

大家成长的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想拥有属于自己私人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的私人领地。一个人冥想,可以放松心情,积蓄力量。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妨以自己平时特别有感触的一件事展开写,发表自己内心的感悟,可以告诉长辈,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相处关系,也可以向长辈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从难度上来说,这篇作文可能会达到3颗星的难度,写起来难度不算大,但想获得高分需要技巧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综合以上四个作文题来看,全国乙卷和新课标Ⅰ卷的做题题难度最小,1颗星的难度,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难度最大,达到了3颗星。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对2023年高考作文的看法和理解,不知道在大家的眼里,觉得哪个作文题目最容易写,哪个作文题目最难写呢?

话说回来,虽然不同卷的作文题难度大小不一,但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对考生非常友好,考生有足够的拟题空间,也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但不管作文题难不难,大家在写作的时候,都应该围绕材料来写,避免离题,不说文笔有多优美,至少应该文章通顺,逻辑顺序清晰,字迹工整,这也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基础。

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主题是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目「故事的力量」。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触动人心、感染人心,并启迪人心。在我看来,我最深切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启示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和应对生活。下面我将从故事的三个方面作详细探讨。
首先,故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澄清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例如,莫言的《丰乳肥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描述李半仙及她的家庭生活,这个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故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让我们通过对这个虚拟世界的思考和理解,更好地了解现实世界和人性。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通过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本质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最后,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变数,而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帮助我们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余华的《活着》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人生的意义,这对我们的生活和成长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启发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并让我们在成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在高考写作中,我们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深刻领悟故事的力量,写出优美、通顺且富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展示我们的文学素养和人生见识。

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

如何评价2023年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

又是一年高考,又是一年全民围观高考。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在万众瞩目中新鲜出炉。

202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语文作文试题共4道。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

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翘首期待的2023高考语文作文题吧!

01

新高考全国 I 卷

适用范围:山东 河北 湖南 湖北 江苏 广东 福建 浙江

设计思路:

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

远在原始时代,人类就通过讲述神话和传说,团结部族,形成合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常通过寓言等故事阐发学说;秦汉以来,故事变得日益丰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当代社会,各类故事层出不穷,像我们熟悉的革命英雄的事迹、春天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大多数考生成长过程中都有听故事的经历,对各类故事的力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真切感受,因此本题题材范围很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列举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思考,选择最有创意也最适合自己的题材写作。

关于什么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的故事胜在情节曲折,有的则胜在人物生动;有的故事优点在通俗易懂,有的故事优点在思想深刻……一般来说,从故事的内容着眼来判断故事的优劣,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方式,至于故事的讲述方法,是对故事力量的进一步理解,是对故事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飞卢网

故事的力量如何发挥,在何种情境下发挥,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广。生活中,好的故事可以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好的故事,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赋予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故事改变轨迹,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好的故事得到充分展现。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立意,既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讲述故事如何发挥力量;也可以自行设计情境,讲述故事所带给人的力量,带给社会的能量,或带给时代的影响。

02

新高考全国II卷

适用范围:海南 辽宁 重庆

设计思路: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为避免写作受到阅读因素的制约,选择了关联相对浅显的语用材料。

作文试题,通过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材料所说的“自己的空间”,可以指现实中的空间,也可以指向虚拟的空间。“希望有”是一个意愿,值得肯定。

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中面临着自我发展、青春友谊等各种困惑,也面临学习任务繁重、求学压力大等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一些稍显自我的情绪,让长辈担心,甚至被认为“谁也不爱”,这种定性反而可能会把青少年推向封闭的自我空间。

而试题以“放松,沉淀,成长”定位,就是命题者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一种换位思考,是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所做出的善意表达,意在理解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己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是放松心情、安放心思、积蓄力量、为继续成长加油充电的地方,那里有自己的烦恼与愿望,以及朋友的友谊、社会的关切、未来的想象等等。

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空间内容的介绍,或就怎样打造“自己的空间”立意行文,展示自己的成长故事;可以就为什么想有“自己的空间”倾诉心声,与父母师长对话,告诉他们,对于我们想有“自己的空间”不必过虑,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以思考“自己的空间”的存在意义,比如通过自己的空间可以暂时得到放松,可以沉淀自己的情绪、思考和想法,让自己得以更好成长;还可以反思“自己的空间”的局限性,避免只是从自身角度、单一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的戴耳机只是一种方式,这个信息起提示作用,考生可以由此联想到其他方式,如阅读、写日记、做剪报、独自跑步等,都能为青年营造一个自己的空间。

作文试题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的意义内涵及相关问题,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建康成长。话题内容明确,选题立意简易,便于考生展开思考与联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03

全国乙卷

适用范围: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这四个省使用新教材);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河南

设计思路: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

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04

全国甲卷

适用地区:云南(新教材)、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设计思路:

“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

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

材料中“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指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因为依赖技术,生活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计划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

这的确是不少高中生的备考学习状态,在高中的最后阶段,触及这个话题并不敏感,有必要重新审视人面对时间的态度,“一张一弛”“博观约取”并不是奢侈的想法,是现实中很多好学生已有的学习品质。在知识获取的同时,适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时间,在沉潜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学习的要义。

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考生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也可以择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记叙文;如有学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简洁的导引文字推动学生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的现象,形成明确观点或相对凝练的感受,并以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方式表达出来,避免面面俱到然而却浅尝辄止或简单罗列正反两面现象然而却没有主见的写作。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些高度综合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得以体现。“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考试与教学也就这样统一起来。

05

北京卷

06

天津卷

07

上海卷

看了这些作文题,你会怎么写?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

我想把这段话,一并分享给参加高考的孩子们:

高考无非就是

很多人同时做同一份卷子

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市

哪一所学校

和谁一起共度四年时光

最后

你终将发现

其实错的每一道题

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而对的每一道题

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飞卢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飞卢网。
与“如何看待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